当前位置: 首页 > 教研活动 > 教材解读心得

教材解读心得

2022年05月10日 17:20:08 来源:网校空间 访问量:112

部编版年级下教材解读心得体会

2017年,《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(2017版)》正式颁布,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全国使用,标志着“立德树人”根本任务在语文学科的全面落实。作为教学第一线的语文教师,我们必须准确把握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与目标指向,充分发挥部教材的教学价值与育人功能,让学生充分经历真实的语文学习过程,实现从“教语文”到“用语文教儿童”的实践转型,避免“穿新鞋走老路”。

01聚焦语文核心素养

统编语文教材是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实践载体,用好教材的关键在于从核心素养出发,准确定位语文教学目标,提领而顿才能百毛皆顺。以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核心的“双基目标”,突出了学科本位,却未体现全面育人;以“知识与能力、过程与方法、情感态度价值观”为核心的“三维目标”,着眼人的全面发展,在教学实践中极易割裂成并列的三类目标或三项目标,不自觉地偏向“情感态度价值观”;以“语言建构与运用、思维发展与提升、审美鉴赏与创造、文化传承与理解”为核心的“语文素养”,并非四个要素的简单相加,而是以“语言与言语”为内核的整体结构, 是对“三维目标”的提炼与升华,体现了学科的育人价值与语文的多重功能。

语文核心素养在言语实践中可以表征为语文能力和语文品格。小学阶段,语文的关键能力应该定位于“正确运用”,是指在听说读写的言语实践中,自觉遵循语言的运用规律,正确地认读、理解以及使用语言表情达意,即使是个性化的表达,可“随心所欲”但“不逾矩”;语文品格的底色应该是“负责任”,对人负责、对己负责的人,才会正确地说话,说正确的话,语出真心,言而有信,学语文实际上就是学做人。整体地看,语文能力和语文品格,折射出的是一个人在言语实践中的品质,可以称之为“言语品质”。在语言文字上的讲究和修饰,实质上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和内省。言语品质常常表现为遣词造句的正误与雅俗,谋篇布局的巧拙与优劣。就小学语文教学而言,可以设定为三个层次的言语目标:一是清通,语句规范、通顺、连贯,可以清晰无误地表达意思,避免误读与误解,实现顺畅地交流。叶圣陶先生说,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写完后“多读几遍”,耳顺则文通。二是得体,根据不同的场合、对象以及目的,选择最富表现力的表达方式和话语体式,实现最佳交际效果。这是在语境中面对复杂问题的语言锤炼,需要下咬文嚼字的功夫。三是新颖,突破语言规范,在特定语境中创造出个性化的话语。这就需要我们呵护儿童的想象力,珍视儿童的言语独特性,鼓励他们说自己的话,拒绝鹦鹉学舌,为儿童创造自由的言语时空。

02把握双线并进思路

统编教材将选文按单元编排,采用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结构思路。人文主题体现语文教材全面育人的价值取向,语文要素指向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,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、必需的读写技能、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,这是语文课程的本体性教学内容,实现了课程内容的教材化。每个单元围绕一个语文要素,并通过单元的导语、文中的泡泡、课后的练习以及语文园地中的项目等多种方式呈现,让教师可以把握,让学生可以学习,是语文教材编写的技术进步。以下为例,本册教科书安排了八个单元,其中六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,其人文主题分别是“乡村生活”“科普”“作家笔下的动物”“儿童成长”“人物品质”“中外经典童话”。有一个单元是以文体——现代诗组织的单元。还有一个专门的习作单元:第五单元“学习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”,是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。

教材中的语文要素,呈散点分布,教学中要善于前后勾连、连点成线,梳理出不同要素的教学链,以便由浅入深、由易及难地分步推进。不仅要把握单元内多篇课文之间横向的要素关联,而且要发现单元之间、年级之间纵向的要素关联,梳理出语文要素的整体序列。由此可见,围绕语文要素就可以准确地把握每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,教得准、学得透、用得活,一课一得,得得相连,逐渐形成语文关键能力。

双线并进的单元结构,呈现了确定的语文课程内容,走出了“跟着课文的思想内容跑”的误区,实现了从“教课文”到“教语文”的转身。需要警惕的是,以语文要素为主线的教学,极易滑入“教知识”的陷阱。语文要素是对语文学习规律的揭示和归纳,要以在儿童已有的语文经验作为教学的前提条件,脱离儿童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,语文要素难以落地生根。要知道,语文能力不是靠教知识得来的,而是在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。读了无数个带“一”的词语或短句,积累了丰富的感性经验,再来归纳“一”的变调规律,就水到渠成了。语文要素教学往往先“举三反一”,而后才能“举一反三”。

03实践三位一体教学

 

 

以往的语文教材,将选文分成精读和略读两种类型。精读课文花时较多,教得较细;略读课文侧重某个重点,其余略过不教。课外阅读的书目,往往以某篇课文作“引子”,在文尾以“阅读卡片”或“推荐阅读”等形式呈现。部编教材将精读课与略读课改为教读课和自读课,并增加了课外阅读指导课,构成了“三位一体”的教学结构。

教读课重在“教”,凭借文质兼美的经典作品,教学生读写的方法与策略,如朗读、默读、浏览、跳读、猜读、比较阅读等,以期让儿童形成读写能力、养成读写习惯。小学教材中,在课文后面编印了生字表、田字格,设置了朗读、复述、背诵以及字词句的理解与迁移活动,在语文园地中设计了趣味识字、字词句运用、展示台、日积月累以及书写提示等栏目,旨在将“教”聚焦在“识字与写字、认读与积累、正确理解与运用词句”,凸显小学语文的教学重心。对于教读的经典作品,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,每次“教”侧重一个角度,以便教得透彻一些、学得充分一些,实现“一文多次教”。

自读课重在“读”,放手让儿童运用所学的方法与技能,熟练读写能力、加快读写速度,最终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与习惯。自读课要体现“学为主体”,教师要善于“隐退”,让学生自由地阅读批注、质疑问难、交流分享。即使要讲,也只要点到为止,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,让他们主动地学、自觉地学。

统编教材设置了“和大人一起读、我爱阅读、快乐读书吧”等栏目,倡导多读书、读好书。从单篇、群文到整本书,不仅仅是阅读容量的扩大,还关乎阅读思维模式的建构和成熟,以及阅读品质的提升。就整本书的导读而言,教师必须深入阅读原著,把握作品的精髓与阅读路径,通过设计有梯度的阅读活动,将阅读变成一场深刻的精神之旅。破除了课时的局限,锤炼了学生对整本书阅读的模式建构和批判思维,从小说的人物与情节走向主题与结构,将学生带入自读所无法企及的阅读审美境界。前提是,教师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读者。

这,或许才是统编教材所要实现的理想境界。尊重教材,理解教材,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儿童学好语文,是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。

 

编辑:李红霞
上一篇:工作总结
下一篇:心得体会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宁武县阳方口煤矿小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阳方口煤矿生活区阳方口煤矿小学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