阳矿小学电子教案 日期: 年 月 日 | |||||||||
备课人 | 陈广华 | 学科 | 科学 | 年级 | 五年级 | ||||
课 题 | 13.看不见的微生物 | 课时 | 两课时 | ||||||
教学目标 | 1.能说出感冒、痢疾是由肉眼难以观察到的微生物引起的。 | ||||||||
教学重、难点 | 本课重点是认识微生物的作用。 | ||||||||
学情与教材分析 |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常见的动植物的基础上,进一步认识生物家族中的另一个大类-微生物。本课按照知识的逻辑关系设计了两个主要活动。活动1“认识微生物”目的是通过采集、观察等活动,指导学生认识什么是微生物,微生物有什么特点;活动2“微生物的害与利”目的是通过访谈、查阅资料、统计等活动,指导学生了解微生物对人体的利与害。应用与拓展“比较致病菌和致病病毒”,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等活动,进一步了解致病菌和致病病毒的基本知识。通过本课学习,培养学生提出问题、搜集证据、处理信息、得出结论、表达交流、反思评价等科学探究能力;激发学生探究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兴趣;帮助学生树立尊重证据、作出判断,与人合作学习、交流沟通,尊重他人、形成集体观点的科学态度. 细菌是原核生物的一大类,形状有球形、杆形、螺旋形、弧形、线形等,一般通过分裂繁殖后代。细菌在自然界中分布很广,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着重大作用。有的细菌对人类有利,有的细菌能使人类、牲畜发生疾病。病毒是比细菌更小的病原体,多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,但有遗传、变异等生命特征,一般能通过能阻挡细菌的过滤器,所以也叫滤过性病毒。天花、麻疹、牛瘟等就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的。 | ||||||||
教学准备 | 显微镜、载玻片、盖玻片、滴管、镊子、池塘里的水、有关微生物特点和作用的课件等。 | ||||||||
教学流程一(导入环节) | 批注 | ||||||||
第一课时 (一)谈话导入: 1.导入:同学们,我们知道输洗手、勤洗澡可以减少疾病传播,这是为什么呢?(多媒体播放微生物相关视频出示手上附着微生物的图片)瞧,在我们看似洁净的一只手上,生存着数以 万计的微生物,看到这些,你有什么想说的吗? 2.提问:什么是微生物?它们对人类有什么影响? (二)制作观察 1.引导:微生物是生物吗?怎样才能看到它们?让我们采集池 塘或鱼缸里的水作为标本,制作成装片,来观察一下吧。
并进行交述、记忆。 3.制作:学生在小组内制作临时装片。教师巡视指导。 4.观察:学生在小组内用显微镜观察水滴中的微生物,并把观察到的结果记录在《科学学生活动手册》第 16页中。教师巡 视指导。 (三)得出结论 1.汇报:指定学生汇报小组观察结果,其他学生补充和评价。 2.讨论:与植物相比,微生物有哪些特点?通过比较你能得出什 么结论?
草履虫,变形虫等都是微生物。它们虽然体积微小,形态各异,但依然具有需要食物、能运动、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、能繁殖后代等特点。微生物的种类很多,病毒、细菌、真菌都是微生物,有些微生物微小到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。 |
| ||||||||
教学流程二(新知教学设计及学情预设) | 批注 | ||||||||
第二课时 2.提问:人类患病与哪些微生物有关呢 微生物对人类除了危害,有没有益处呢?
(2) 出示:教材第40页中的给伤口消毒和吃被花蝇污染了的食物图片。(建议再补充一些图片,如用脏手揉眼睛、打疫苗、与宠物狗亲密接触、洗澡等内容。) (3) 交流: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,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。 (3) 实践应用,拓展延伸 2.阅读: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和比较。 |
| ||||||||
板书设计 |
微生物 病毒 细菌 真菌 微生物包括危害人类健康的微生物和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 感冒 痢疾等 酒和醋 酸奶等 | ||||||||
作业设计 |
作业:课后搜集更多致病菌和致病病毒的特点,并整理成资料卡或手抄报。 | ||||||||
教学随笔 | 成功之处: | ||||||||
不足之处: | |||||||||
注: 1、表格的高度和宽度可以根据需要作适当调整,但不可把某一个项目调没。
2、批注栏填写的内容为某环节的设计意图或反思。
3、凡采用电子备课的,必须使用本表格式,否则将按无教案处理。
4、教学随笔字数不少于150字,且必须手写。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