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页 > 校园活动 > 15.发霉和防霉

15.发霉和防霉

2022年06月16日 08:57:06 来源:网校空间 访问量:154

阳矿小学电子教案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日期:        

备课人

陈广华

学科

科学

年级

年级

课  题

      15.发霉和防霉

课时

一课时

教学目标

1.能在比较观察到的现象中,说出不同物体上霉的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。

2.通过科学探究,在比较现象中发现物体发霉的条件。

3.运用探究结果,针对具体情况说明防方法的依据。

4.学会设计对比实验科学态度

5.培养学生敢于试错的精神。

6.建立拥有防霉手段对人类生存生活具有必要性的认知。

7.知道现成的防霉技术手段。

教学重、难

1.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。【教学重点】

2.在指定探究方案时,组合出不同的条件进行验证。【教学难点】

学情与教材分析

本课围绕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微生物--,按照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的认知结构,展开三个主要活动。

第一个活动,安排学生先后用放大镜、观察不同物品上的霉斑的外显形态和内在结构,发现它们的相同与不同之处。第二个活动,也是本课的主活动,探究物品发霉的条件。在学生以往经历科学探究的基础上,教材在此部分呈现出一个探究物品发霉条件的参考方案,并借助卡通人物之口给予提示,引导学生作出假设、设计方案、验证假设以及得出实验结论,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,并为下一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。第三个活动,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一些防霉方法,启发学生对探究结果加以应用,同时,鼓励学生思考常见防霉方法的依据,将科学与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。

五年级的学生首次接触“控制变量”实验设计、思维、方法、流程需要进一步熟练;"探究发霉条件”需要长周期观察、验证;学生持续观察、实验的习惯尚未养成,但是学生对于发霉现象和发霉条件有一定的生活经验积累,对发霉现象有比较浓厚的探究欲望。从生命视角思考“霉菌的生长”与防霉的观念持进一步强化。

教学准备

教师材料:课件。

学生材料:至少两种发霉的物体,显微镜,放大镜,记录单等,

教学一(导入环节)

批注

、情境导入

1、谈话:每年的梅雨季节,我们常常会见到这样一位客人。看看这些场景,你们熟悉吗?这些物品有什么共同特点?

2、交流:我们确定物品已经“发”的依据是什么?这些物品

有哪些特征?

3.追问:在我们的“衣食住行”中,哪些场景能发现发霉的现象?

4.设问:这些物品上的霉都完全相同吗?哪些地方不一样?

[设计意图:通过对生活经的唤醒,引导关注“生物就在我

们的生活中”,引出菌的话题及观察任务。]

 

教学二(新知教学设计及学情预设)

批注

二、观察霉菌

1.讨论:要观察真正的霉菌,你们打算怎么做?需要注意什么?

2.交流:直接用肉眼观察、借助放大镜观察,将霉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等方法都是我们准备用到的方法,谁能逐一说说它们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?

3.分组观察:

(4)根据需要取用器材:

(5)按约定,规范(安全)操作。

(6)进行单的观察记录。

4.交流通过观察,你发现了什么?

5.小结:靠子繁殖的霉菌都会产生状的菌丝,随着精度的提高,我们能观察到微生物更多的细节。

[设计意围;选过内单、使用社大镜,且照镜构建出一越者精密度的提高,我们能观察我们能观察到微生物更多的细节。

【设计意图:通过内眼、使用大镜,显微镜构建出“随着精密度的提高,我们能观察到生物更多的节”的概念。]

三、防讨论

1、交流:在生活中,哪些措施可以防霉?

2.论:这些防霉措施的科学依据是什么?

3:追问:根据这些科学依据,我们可以得出物品发的条件有哪些?

【设计意:通过小组对比,快速排除学生前概念中无争议的防霉举措,再针对有疑义的部分重点解,最后通过分析、综合,直观列出影响霉菌的条件。]

四、探究发

1谈话:在什么样的水分和温度条件下,物品更容易发霉?

2.讨论、汇报:要如何为该实验创设环境条件?哪些保持不变,哪些需要改变,如何改变?

3,交流:根据我们刚刚设计的实验,你能预测可能出的现象有哪吗?

【设计意围:学生第一次进行独立的实验设计,本环节是课的重点。于课时限制最后的结论只能采用假设的方式出,学生预测正确与否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在本学会设计的数。]

五、课后拓

剩米饭、头或面包培养菌,证明自己的点,并将设计方案、观察记录以及结论整理在资料袋内。一周后带回课堂汇报、分享。

 

 

 

板书设计

  1.         发霉和防霉

 

 

 

 

 

作业设计

 

  1. 探究食物发霉的条件有哪
  2. 怎样防止食物发霉?

教学随笔

成功之处:

不足之处:

 

 

编辑:陈广华
上一篇:14.看得见的微生物
下一篇:端午班会
评论区
发表评论

评论仅供会员表达个人看法,并不表明网校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
教育部 中国现代教育网 不良信息 垃圾信息 网警110
郑重声明: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,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,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。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,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;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,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【通知—删除】义务。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,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,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。宁武县阳方口煤矿小学 特此声明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 ICP证 京ICP备13002626号-8 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
联系地址:阳方口煤矿生活区阳方口煤矿小学
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